经过多年人工蓄养和人工繁殖研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联合开展长江鲟子三代苗种繁育获得成功。2018年9月2日,该成果通过现场验收。
该成果为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ぶ氐闶笛槭铱趴翁狻俺そ啵ù锸霄啵┳尤缰址庇际跹芯俊焙凸易匀豢蒲Щ稹翱煽厮逯写锸霄嘀厮茏匀环敝车纳砘『突肪承枨蟆毕钅拷锥纬晒Q槭兆易橛芍泄蒲г核镅芯克芪男菏?、桂建芳院士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孙大江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谢从新教授、武汉大学常剑波教授、荆州市水产局黄服亮局长组成,曹文宣院士任验收专家组组长。
长江所和宜宾所联合开展长江鲟人工保种,现已形成了长江原种亲鱼、子一代和子二代后备亲鱼梯队,其中6龄以上子二代后备亲鱼达1000余尾。通过人工模拟产卵场底质和水流等环境条件,2016-2018年,成功诱导了5组成熟亲鱼的自然繁殖,获受精卵15万粒,受精率最高达70%。2018年4月,在子二代中筛选并催产12尾亲鱼,其中2尾雌鱼成功产卵,共计产卵9万粒;5尾雄鱼成功产精液,累计获得精液约3000 mL;人工受精的平均受精率达87.53%,最终孵化出子三代仔鱼6万尾,初孵仔鱼体长1.1 cm左右,体重0.02 g左右,产后亲鱼各项体征良好。长江鲟子三代幼苗至项目组验收时,存活1.8万余尾,体长已达20cm。
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组的总结汇报,现场考察,经质询讨论,确认长江鲟子三代苗种繁育首次取得了成功,同意通过验收。验收专家组肯定了长江鲟子三代苗种繁育工作,认为此项工作有助于长江鲟?;ぃ环矫嫖蠢闯そ嘧匀恢秩褐亟ê痛蠊婺H斯ぱ程峁┝嗣缰肿试?,另一方面也为长江鲟人工种群延续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验收专家组希望在未来长江鲟保种过程中,做好亲本鉴定、亲缘谱系关系的标定,在人工繁育过程中对亲本做好选择性搭配;通过新苗野化培养其自然生存能力,进行大批量放流建立其野外种群,并进行科学的生态重建为其自行重建产卵场做好准备;尽早将长江鲟的规?;臣际?、繁育技术规范化,推动长江鲟进入产业化养殖。


